人民政协网北京7月9日电(记者 徐艳红)7月7日,由中国行为法学会和中南大学联合举办的《中国法治实施报告(2024)》发布会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与法治实施”专题研讨会在京举行。

图为会议现场

“中国法治实施报告”(CLER)项目由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法学会副会长江必新于2012年倡议发起并主编,中国行为法学会和中南大学联合主办、中南大学中国法治实施研究中心承办。项目旨在围绕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法治建设新阶段的中心任务,聚焦法治实施,记录中国法治发展历程,为法治中国实践提供系统的“年度体检”,为加快法治中国建设出谋划策。

除年度报告外,“中国法治实施报告”(CLER)项目产品还包括“年度十大事件评选”“年度专题论坛”等四大成果群落。通过年度报告的定期出版发行和系列产品的广泛传播推介,项目有效覆盖法治建设各类群体,成为高层决策、法学研究、法治实践的重要参考。

《中国法治实施报告(2024)》由来自20所高校,9家实务部门,共40位知名学者和实务专家联袂创作。全书共80万余字,分四大部分共20个报告和10篇名家评议,多维度全景式展示了过去一年中国法治运行的客观情况,总结特点、发现规律、挖掘问题、提供对策。

《中国法治实施报告(2024)》发布会由中国行为法学会会长董治良主持。中南大学党委副书记、《中国法治实施报告》副主编蒋建湘致辞时表示,《中国法治实施报告(2024)》汇集了国内各领域的法学专家和实务工作者的智慧与经验,完整记录、深入研究和系统总结了过去一年来全国各领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依法治国的生动实践。

《中国法治实施报告》主编江必新教授致辞时指出,《中国法治实施报告》项目创立至今已近十二年。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的一个宝贵经验就是必须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新时代新征程改革向更深层次推进,其复杂性和难度可想而知。唯有坚持重大改革于法有据,才能减少进一步全面改革的阻力;唯有坚持及时把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才能巩固深化改革取得的来之不易的宝贵成果。

《中国法治实施报告》副主编王红霞发布了《中国法治实施报告(2024)》主要成果:2023年,各领域执法和司法办案一方面更加注重“相同情况相同对待”,努力寻求法律实施的横向公平;另一方面着力探索“不同情况不同对待”,从分级分类监管到裁量精细精准,从认罪认罚从宽、首微违法轻免,到恶性违法行为的重点整治严厉打击,法治实施的精确性、精准性显著增强。与此同时,大规模频密修法对制度体系的内部协调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涉网违法行为的技术性、隐蔽性愈发增强。“科学立法、普遍违法、选择性执法”在多领域仍有发生;严格执法总要求催生的机械执法个案动辄引发社会关注;做实做深能动司法仍有很大的努力空间。有限的行政、司法资源与日益增长的法治需求的矛盾仍是高效法治实施的基本矛盾。

与会领导一致认为,《中国法治实施报告》完整记录了新时代中国法治实施的生动实践,全景呈现了中国法治建设取得划时代的进展,是我们当代或者后代研究中国法治的一本不可多得的全面的参考资料。《中国法治实施报告(2024)》体系完整,内容翔实,数据和资料丰富,研究方法多元,材料的抓取、评估方法的选择等客观科学,对实务界和学术界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论坛主旨演讲阶段全国人大常委、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会长景汉朝、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张雪樵、中国法学会副会长甘藏春、最高人民法院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会案例法学研究会会长胡云腾、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长高子程、中国法律援助和司法行政英烈关爱救助基金会秘书长张建华等分别就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与政法工作、检察工作、法治政府建设、司法工作、律师行业发展与法律援助方面发表了演讲。

主题论坛阶段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期刊研究会副会长秦前红,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一级教授、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顾问胡建淼等九位专家从法学各领域分别阐述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与法治实施的关系。

此次会议采取线上线下同步直播模式。全国各类法治科研机构和法律实施机关的学术研究者、实务工作者、媒体记者共100多人到会,2万余人线上参会。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